您好,欢迎访问爱游戏网站,致力于开发设计、生产模压硅橡胶件为主的加工型以及生产加工各种行业的硅橡胶零配件!0760-88400758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中国聚氨酯行业发展现状及目标分析着力提升产业市场集中度「图」

时间: 2024-06-14 01:24:57 作者: 行业新闻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是重要的异氰酸酯品种,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较快发展。2020年,我国TDI产能达138万吨;与“十二五”末TDI产能的89万吨相比,“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约9%。主要消费领域为软泡和涂料行业,占总消费量的84%左右。“十二五”末期,我国MDI产能305万吨,到2020年产能达334万吨,据统计,2020年我国各类MDI产品的消耗量为245万吨,慢慢的变成了最重要的TDI、MDI生产基地。

  我国环氧丙烷(PO)约75%用来生产聚醚多元醇。“十二五”末期我国PO的产能约305万吨,到2020年产能达337万吨,拟建项目和规划项目超过500万吨。2020年全球PO的产能达1173万吨,亚洲占比超过一半。

  “十三五”期间,我国聚醚多元醇技术水准不断提高,产量持续不断的增加,聚醚多元醇规格、牌号基本齐 全,基本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依据数据显示,国内聚醚多元醇产能增长迅速,2016年国内聚醚多元醇产能为487万吨,占全球产能的43.1%,到2020年国内聚醚多元醇产能增长至598万吨,占比增长至45.68%。

  聚氨酯弹性体是聚氨酯的一个重要的品种,目前其消费量占聚氨酯总消费量接近10%。聚氨酯弹性体用来制造各种胶轮、传送带、耐水耐压胶管、密封条和密封圈、电缆护套及各种薄膜等,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钢铁、造纸、矿产、机械、印刷等行业。聚氨酯弹性体可用其他聚合物、纤维、粉末填料等改性以减少相关成本和提高性能。

  根据数据统计,2016中国聚氨酯弹性体产量为92.5万吨,2020年我国弹性体产量达到132万吨,发展非常迅速。从全世界来看,2016年全球聚氨酯弹性体产量达到252万吨,2020年全球产量预计为325.9万吨,预计2021年产量将达到353.9万吨。2016年至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1%。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聚氨酯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聚氨酯泡沫制品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用量最大的聚氨酯产品,最重要的包含聚氨酯软泡和聚氨酯硬泡。2020年我国聚氨酯硬质泡沫的消费量约467万吨。

  “十三五”期间,聚氨酯 CASE 产品中,弹性体发 展较快,消费量由2016年的181万吨上升至2020年的264万吨。涂料2020年消费量相对于2019年下降了10万吨,从205万吨下降至195万吨,但是总的来看,涂料仍就保持增长。胶黏剂稳步发展,消费量由2016年的65万吨上升至97万吨。鞋革树脂受环保、贸 易摩擦及其他材料冲击等因素影响,市场有所萎缩,2020年消费量仅为151万吨。

  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加强聚氨酯基础和应用研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成套工艺装备;积极开发和推广基础原材料、副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重点开发高性能、高的附加价值终端产品,提高绿色化、高端化、差异化、功能性产品供应能力;加快新产品市场培育,拓宽聚氨酯及其复合材料、改性材料的应用领域;提高应用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加快行业整合步伐,提升行业技术、企业单体规模、产业集中度、上下游一体化水平。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组建集团公司,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大规模综合性聚氨酯生产企业,在稳产保供方面充分的发挥平台企业的带动作用。支持原料企业依照国家“退城入园”政策入驻化工园区;全力发展智慧化、高端化聚氨酯材料示范园区;推动园区成为产学研结合的产业孵化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链条的完善,培育上下游一体化、配套齐全的聚氨酯新材料产业集群。

  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提升安全环保水平。重视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健康管理,积极地推进本质安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与可再生资源和过程排放控制技术,推广绿色生产的基本工艺和环保型产品,履行社会责任;降低聚氨酯原料及制品生产的基本工艺的能耗与排放,加快生物基、可降解、可回收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注重聚氨酯材料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为推动低碳发展,助力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远大目标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产品支撑。

  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生产、销售、储运、管理等全流程,打通各环节“信息孤岛”,优化资源利用率,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安全环保、降本增效。

  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行业发展。积极推动国标、行标、团标制修订工作,开展行业智能化标准应用体系建设。

HOTLINE

电话: 0760-88400758 欢迎来电咨询

PHONE

联系人:伍先生 13631197968

PHONE

联系人:陈小姐 13411604082

EMAIL

邮箱:2629180973@qq.com